|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陕北说书

陕北说书

关键词:激越 粗犷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新三边周刊
  • 电 话:4210081
  • 网 址:http://dingbian.ccoo.cn
  • 感谢 xsbzk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4598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介绍】

陕北说书是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曲艺说书形式,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后来吸收眉户、秦腔及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为说唱表演长篇故事的说书形式。过去均为盲人演唱。表演形式为一人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三弦或琵琶,此外,还有绑在小腿上的,以两块木板制成的甩板,和绑在手腕上的,称“嘛喳喳”的一串小木板,这是作为打节奏用的。

陕北说书长期在农村演出,唱词生活气息浓厚,通俗易懂。例如形容古代英雄是:“头大如斗,眼赛铜铃,口似血盆、牙赛钢锥,捶头一攥炒菜盆,两只老脚赛门樽”。曲目内容多以“奸臣害忠良,相公招姑娘”为主。唱腔激越、粗犷,具有浓郁的陕北风情。

【表演形式】

陕北说书的传统表演形式是艺人采用陕北方音,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弹自唱、说唱相间地叙述故事。根据伴奏乐器的不同,或称之为“三弦书”,或称之为“琵琶书”。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北说书在著名艺人韩起祥等的改造下,发展成一人同时操用大三弦(或琵琶)、梆子、耍板、名叫“麻喳喳”的击节木片和小锣(或钹)五种乐器进行伴奏的曲艺说书形式。

陕北说书的唱词通俗流畅,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曲调比较丰富,风格激扬粗犷,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其中常用的有【单音调】、【双音调】、【西凉调】、【山东腔】、【平调】、【哭调】、【对对调】、【武调】等。

【传统节目】

陕北说书的传统节目很多,其中代表性的长篇有《花柳记》、《摇钱记》、《观灯记》、《雕翎扇》等,短段有《张七姐下凡》等。从20世纪40年代起,陕甘宁边区文协成立了说书组,由新文艺工作者林山等帮助韩起祥和其他艺人陆续编演了一些配合革命斗争的新书目,如《刘巧团圆》、《王丕勤走南路》、《宜川大胜利》、《翻身记》、《我给毛主席说书》等。韩起祥和刘绪旺、党福祥、王进考等是富有影响的陕北说书名艺人。

【出名艺人】

著名的说书艺人是韩起祥(1915--1989),他3岁双目失明,13岁拜师学艺,14 岁开始以说书卖艺谋生。他善于将当地流行的民歌小调揉进陕北说书的唱腔音乐之中。韩起祥不仅说唱传统书目造诣很深,还擅编演反映现实生活的新书目,从本世纪40年代初,他便开始编演革命斗争内容的新书。如《刘巧团圆》、《翻身记》、《我给毛主席说书》等。 80 年代初, 他开始培养明目的年轻姑娘演唱陕北说书, 在1986年的全国曲艺大赛中获得成功,扩大了陕北说书的影响。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